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主任袁杰特别举例说明,厂家勾结、监测设备上造假、在运营防治污染的设施或者维护设施时弄虚作假,对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负有责任的都需要与其他责任者承担连带责任。
曹明德说,不同部门间的讨价还价,导致一些具体措施被从草案中剔除。参与法律起草的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授曹明德说,把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原则,以及强调以环境为先,是一个巨大的转变。
去年,环境保护部开始利用在环境影响评估方面的审批权,迫使中石化和中石油等大企业减少一些工厂的排放。企图逃避监管的企业将受到刑事处罚。由于缺少法律授予的权力,环境保护部往往只能进行一些一次性的全国检查行动,然后公布污染者名单,并与当地法院和警方达成协议,确保污染企业受到惩罚,或关闭多次违法的企业曹明德表示,环境保护部过去只能处以罚款或责令限期整改,现在,它有权关闭(工厂)或没收(设备),这是项重要权力。曹明德说,最后的定稿中可能规定生态红线,让会产生污染的工业不得进入某些受保护的区域。
新的环保法还将规定更全面的惩罚手段,取消最高罚款制度。曹明德说:这是所有人无法达成完全共识时的惯例,我们先在法律中写入一些原则,然后起草更详细的行政法规。记者调查得知,由于自流沟上面居住着贾家堡村的300户居民,拆迁成本预计高达8亿9亿元,因此拆迁和管道更换一直久拖未决。
兰州水污染背后,究竟还有哪些漏洞待堵,多少警示可循?住建部系统相关人士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说,看似一次突发事件,实则存在可以预防的系统性风险。该报告的主要完成方为兰州威立雅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厉行法治,厉行环保,则污染可治,美丽中国可期。对有弄虚作假行为的环境监测机构以及环境监测设备和防治污染设施维护、运营机构,规定承担连带责任。
因为环保法牵涉面甚广、争议较多,这次修法破例进行了第四次审议才得以通过。同时,新法还规定:符合规定的社会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如若它能够在执法层面切实落地,则我国面临的环境危机必将得以化解。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环保法修订案》,新法将于明年1月1日施行。至此,这部中国环境领域的基本法,完成了25年来的首次修订。这也让环保法律跟上了时代,开始服务于公众对依法建设美丽中国的期待。
其具体规定是:领导干部虚报、谎报、瞒报污染情况,将会引咎辞职。三是个别地方企业的污染行为之所以肆无忌惮,背后是当地官员基于畸形政绩观的默许纵容,对此新《环境保护法》将拿保护伞开刀。这意味着,非法偷排、超标排放、逃避检测等行为,违反的时间越久,罚款越多。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面对重大的环境违法事件,地方政府分管领导、环保部门等监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将引咎辞职。在之后的几次修订中,法律诉讼主体得到进一步扩大,最终被规定为: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信誉良好的社会组织。
二是新的《环境保护法》作为一部行政法律,罕见地规定了行政拘留的处罚措施,对污染违法者将动用最严厉的行政处罚手段。新《环境保护法》正是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这样的法治保障。
新《环境保护法》是一部长牙齿的法律,是一部能对民怨极大的污染现象打出硬拳头的法律。新法规定:对情节严重的环境违法行为适用行政拘留。新《环境保护法》还是一部开放的立法,将民间力量有序地纳入环境治理的机制中,设立了环保公益诉讼制度。新法施行按日计罚之后,罚款数额上不封顶,将倒逼违法企业迅速纠正污染行为。刚刚出台的新《环境保护法》,提供了一系列足以改变现状、有针对性的执法利器一是新增按日计罚的制度,即对持续性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按日、连续的罚款。受限于原有的法律规定,长期以来,中国环保部门的处罚力度、执法手段都相当有限,相对于公安甚至税务和工商部门来说,环保部门一直都是一个软衙门,难以震慑日益猖獗的环境违法行为。
在修订草案二审时,曾将环保公益诉讼的主体限定为一家国字号环保组织。由此,我们可以说,这是一部凝结了中国环保治理智慧,吸取了之前经验教训、能对症下药的成熟立法。
之前法律规定的针对环境违法的罚款,是一个定数,数额并不大,导致违法成本较低,不少企业因而怠于治污至此,这部中国环境领域的基本法,完成了25年来的首次修订。
二是新的《环境保护法》作为一部行政法律,罕见地规定了行政拘留的处罚措施,对污染违法者将动用最严厉的行政处罚手段。在修订草案二审时,曾将环保公益诉讼的主体限定为一家国字号环保组织。
如若它能够在执法层面切实落地,则我国面临的环境危机必将得以化解。由此,我们可以说,这是一部凝结了中国环保治理智慧,吸取了之前经验教训、能对症下药的成熟立法。这也让环保法律跟上了时代,开始服务于公众对依法建设美丽中国的期待。这意味着,非法偷排、超标排放、逃避检测等行为,违反的时间越久,罚款越多。
新《环境保护法》正是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这样的法治保障。对有弄虚作假行为的环境监测机构以及环境监测设备和防治污染设施维护、运营机构,规定承担连带责任。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厉行法治,厉行环保,则污染可治,美丽中国可期。同时,新法还规定:符合规定的社会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因为环保法牵涉面甚广、争议较多,这次修法破例进行了第四次审议才得以通过。在之后的几次修订中,法律诉讼主体得到进一步扩大,最终被规定为: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信誉良好的社会组织。
新《环境保护法》是一部长牙齿的法律,是一部能对民怨极大的污染现象打出硬拳头的法律。三是个别地方企业的污染行为之所以肆无忌惮,背后是当地官员基于畸形政绩观的默许纵容,对此新《环境保护法》将拿保护伞开刀。新法规定:对情节严重的环境违法行为适用行政拘留。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环保法修订案》,新法将于明年1月1日施行。
新法施行按日计罚之后,罚款数额上不封顶,将倒逼违法企业迅速纠正污染行为。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刚刚出台的新《环境保护法》,提供了一系列足以改变现状、有针对性的执法利器一是新增按日计罚的制度,即对持续性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按日、连续的罚款。之前法律规定的针对环境违法的罚款,是一个定数,数额并不大,导致违法成本较低,不少企业因而怠于治污。
新《环境保护法》还是一部开放的立法,将民间力量有序地纳入环境治理的机制中,设立了环保公益诉讼制度。受限于原有的法律规定,长期以来,中国环保部门的处罚力度、执法手段都相当有限,相对于公安甚至税务和工商部门来说,环保部门一直都是一个软衙门,难以震慑日益猖獗的环境违法行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